1.发展背景
2012年4月 ,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 ,“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 。2013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 :“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 ,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 ,建设自然存积 、自然渗透 、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10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015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 ,采用渗 、滞 、蓄 、净 、用 、排等措施 ,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022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要求扎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023年至今 ,有多个省市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 ,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
2.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 ,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
海绵城市在国际上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 、蓄水 、渗水 、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
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 ,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 ,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 ,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
在新形势下 ,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 、低碳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 ,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 、环境 、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
3.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 ,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 ,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 、渗透和净化 ,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 ,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 ,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 ,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 ,应统筹自然降水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 ,协调给水 、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 ,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
4.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 ,首先要扭转观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 ,处处是硬化路面 ,每逢大雨 ,主要依靠管渠 、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 ,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往往造成逢雨必涝 ,旱涝急转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城市建设应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 、渗水砖 、雨水花园 、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既避免了洪涝 ,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
建设海绵城市 ,主要是通过“渗 、滞 、蓄 、净 、用 、排”等多种技术途径 ,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 、调蓄 、净化 、利用和排放能力 ,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
5.配套设施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 。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 、池塘等水系 ,也包括绿地、花园 、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 、滞蓄 、净化 、回用 ,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 、泵站外排 ,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 ,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
6.建设海绵城市的应用措施
6.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或人工后天挖掘的下沉式绿地 ,收集汇合雨水 ,把雨水储存起来 。通过雨水花园中的植物和沙石过滤层分解储存 ,使雨水得到净化 ,慢慢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水源 ,或作为中水利用,达到补给景观绿化用水 、厕所用水等的用水标准 。雨水花园利用植物 、土壤层渗透净化雨水 、过滤雨水杂质 ,可改善小环境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为鸟类 、蜜蜂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给人以新的亲近大自然的感受 。表层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利用氮 、磷等物质 ;根系发达 、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可滞留削减洪峰流量 、减少雨水排放 ,净化水源 。
6.2生态滞留带
生态滞留带是一块活的“海绵体” ,表现形式为条形或者长条形 ,雨水篦子换成豁口导入植物中 ,减慢雨水流动速度 ,把雨水储存起来 ,成为活的“海绵体” 。生态滞留带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本土植物 ,选用耐涝又可抗旱的植物 。本土植物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打造更好的生态滞留带景观 。
6.3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指建筑屋顶的部分或全部作为绿化的一种改造景观措施 ,由植物部分 、植物生长基质部分以及屋顶防水结构层一起所组成的一种景观屋顶形式 。在雨水控制方面 ,在建筑屋顶的源头上减少雨水径流总量 ,削减洪峰流量 ,增加屋顶雨水停滞时间 ,降低屋顶雨水径流流速 ,以及净化屋顶雨水水质 。绿色屋顶还可起到屋顶保温隔热的作用 ,减少建筑制冷制热能源消耗 。
6.4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 ,是指对建筑物外表面及室内垂直方向上的建筑竖向绿化 。作为一种装饰实用技术 ,附属在建筑主体之上 ,需要融合于周围的环境 ,不仅植物彼此共融生长 ,更要做到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还能丰富城市的自然生态景观 ,完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 。垂直绿化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项重要方式 ,虽然不能计入绿地率等经济技术指标中 ,但毋庸置疑对生态城市发展建设和景观绿化有重要作用 。垂直绿化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据相关研究 ,太阳辐射经过植物后 ,60%~80%会被植物所吸收 ,从而使周边温度降低3~8℃ 。同时 ,在相对湿度为47%~53%时 ,人体最为舒适 。当处于干燥环境中时 ,植物叶子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其周围的湿度 。另外,对空气环境影响而言 ,垂直绿化还有防风及净化空气的效果 。
6.5透水铺装的应用
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开始重视铺装的透水性 ,新建的人行道铺装多以透水砖为主 。透水地面由于渗透蒸发能力强 ,在下雨天可以将雨水渗透到土壤层 ,防止路面径流缓减市政排水的压力 。天晴时蒸发作用可以降温 ,改善路面上方的微气候 ,对于缓减城市热岛效应有明显的作用 。
7.结语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的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 ,就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 ,并借助各种有效的措施来不断建设 、修复和保护海绵城市相关设施 ,以此更好地增强城市的海绵特性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让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 。
参考资料 :
1 、百度百科-海绵城市 ;
2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